[返回]

火铳原理图

[搜索] [菜单]

火铳原理图

2024年12月15日 04:13

1个回答

火铳主要由前膛、药室、火门和尾腔组成。 1. **前膛**:铳膛前部为闭口,早期为直筒结构且是滑膛(内部无膛线),后来明朝的火铳将直筒前膛改进为由筒口到药室逐渐增大的形状。其主要用于装填火药、弹丸以及发射时推出弹丸,长度大约在165MM。 2. **药室**:尾部封死,与尾腔不连通。早期药室会隆起,内外径大于铳膛内外径,内部横截面和容积较大,使得装填药能充分燃烧产生大量高温高压气体,这些气体到达前膛时因横截面变小压强再次增大,提升弹丸初速度。药室壁上留有几毫米大小(尺寸因铳而异)的引火孔(火门)。 3. **火门**:是药室壁上的小孔,通过在火门处使用烧得红热的金属丝或木炭点燃火门里的火药,从而引燃药室内的火药击发弹丸射出。 4. **尾腔**:一般是中空的,可以在后部插入被称为“舵杆”的木棍或长矛,方便射手握持、瞄准和控制,也可插入固定车架上进行使用。 元代致顺三年铜火铳是通过点燃药室内的火药,利用火药燃气爆发力将预先装填的石弹或铁弹发射出去。清朝戴梓的28连发火铳,铅弹和发射药分别储存在独立容器里,操控铳身上两个机轮完成装弹发射,扳动第一个机轮使一枚铅弹和一定量发射药落进枪膛,扳动第二个机轮实现射击,如此往复可射击28次,其射击可能采用火绳或者燧石发火原理。 点击下方链接阅读《铳火》漫画

提到的作品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