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死亡诗社观后感1000字左右

[搜索] [菜单]

死亡诗社观后感1000字左右

2024年12月20日 06:33

1个回答

《〈死亡诗社〉观后感》 《死亡诗社》是一部发人深省的电影,它围绕着教育、成长、梦想与束缚等主题展开,带给观众诸多触动与思考。 影片中的基廷老师犹如一股清泉,注入了那所传统、刻板的学校。在这所追求成绩、注重将学生送进名牌大学的名校里,教育方式沉闷且压抑,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与内心需求。而基廷老师的到来,彻底打破了这种死寂的氛围。他采用独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撕去书本的前言,鼓励他们站在讲台上以不同的视角看世界,捂住学生的眼睛引导他们做诗等。这些举措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更重要的是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的自我意识。 以尼尔为例,他本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却被父亲严格规划着未来,只能沿着父亲设定的道路前行,他对表演的热爱被无情地压抑。基廷老师的出现,像一束光照进了他黑暗的世界,让他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参加话剧表演。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尼尔的反抗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最终他选择以自杀来结束这种被摆布的人生。尼尔的悲剧深刻地反映了在当时的环境下,个体在家庭和传统观念的双重压迫下的无力感。 从教育的角度看,基廷老师代表着一种理想的教育者形象。他深知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应是对学生灵魂的启迪。他引导学生们去思考、去感受、去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鼓励他们打破常规,追求自由与梦想。尽管他的教学方式受到学生们的喜爱,但在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学校里,他却被视为异类。学校领导和部分家长无法理解他这种充满激情与创新的教育理念,最终他被辞退。 电影中的死亡诗社,是学生们追求自由和梦想的象征。这个诗社是学生们探索自我、表达情感的秘密基地,在这里,他们可以分享诗歌、感受文学的魅力,暂时逃离学校和家庭的束缚。然而,尼尔的死亡却使这个充满希望的诗社走向了终结。 《死亡诗社》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在现代教育中,我们需要反思如何平衡成绩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何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它也让我们看到了家庭和社会观念对年轻人成长的巨大影响。作为家长和教育者,不应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应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选择。这部电影是对传统教育和保守观念的有力批判,它呼唤着一个更加包容、自由、尊重人性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它让我们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提到的作品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