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给龙百科

[搜索] [菜单]

给龙百科

2024年12月09日 01:36

1个回答

龙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灵异神物,为万兽之首。其形象融合多种动物特征,身长若蛇,有鳞若鱼,有角仿鹿,有爪似龙鹰,能走、飞、倒水,可大可小,能隐能现,能翻江倒海、吞云吐雾、兴云降雨。 龙为鳞虫之长,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与凤凰、麒麟并为祥瑞,也是古代皇权图腾。汉代《纬书》称伏羲氏即青龙,为远古第一龙和中华第一龙,是龙图腾创始者,开创华夏文明。 在文化中,龙具有丰富内涵,如《三国演义》记载曹操以龙论英雄,其能大能小、能隐能升,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宇宙间,隐则潜伏波涛中。龙的精神象征着团结、进取、腾飞、高贵、吉祥与喜庆,汉语中有许多带龙字的成语,如鱼跃龙门、生龙活虎、龙马精神等。传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分别为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负屃、鸱吻。 关于龙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将蛇、牛、马等多种动物的肢体和特性组合而成;二是蛇为最主要原型,从“蛇图腾崇拜”过渡到“龙图腾崇拜”;三是根据云、虹等自然现象创造;四是来源于先人们所画原始图画的某些纹象;五是真正龙形出现在距今3500年左右的商王朝,商人对前代多种纹进行艺术加工创造而成;还有观点认为龙最早源于人们模绘自然界动植物纹象及自然现象形成的“原龙纹”。 龙在艺术创作中有诸多表现,从新石器时代如红山文化中的玉雕“玉龙”“玉猪龙”,良渚文化的“龙首玉镯”“玉琮”,到尧舜时期陶寺的彩陶龙纹盘,夏代绿松石龙形器,商代各种玉龙,再到西周、春秋战国的众多龙雕等。在商代,龙从形态上看主要有屈体龙、爬行龙、蟠龙几种,从原型角度看主要有鳄形龙、蛇形龙、兽形龙几种。龙形出现后,甲骨文、金文中有70多种“龙”字。 点击下方链接阅读《龙崽来袭!妈咪狠又辣》漫画

提到的作品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