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公和侯还有伯的区别

[搜索] [菜单]

公和侯还有伯的区别

2024年12月08日 10:49

1个回答

在中国古代,公、侯、伯是爵位体系中的不同等级。 在周朝,公爵地位最为尊贵,一般为周王朝做出突出贡献之人或者王室后裔才可获此爵位,公爵甚至可组建自己的军队,独立性很强。侯爵地位稍低于公爵,其类似于周王室的左膀右臂,一般被分封在京畿之外,担当封疆大吏。伯爵的情况视情形而定,可被分封在京畿内外,在京畿内的入朝为官,京畿之外的负责守卫边境等事务。 在明朝,功臣外戚爵位中的公、侯、伯分为不同等级且各有规定。国初封功臣依据前代制度设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以封功臣外戚,后革除子爵和男爵,仅留公、侯、伯三等。这些爵位依据军功大小而定高低,有世袭和非世袭(流爵)之分,并且有“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的规定。公侯伯爵位又分四等,一等佐太祖定天下者,二等从成祖起兵者,三等的称“奉天翊运推诚”和四等“奉天翊卫推诚”,各等级在俸禄、宽恤等方面待遇有别,如公爵俸禄为五千石到两千五百石,侯的主要俸禄一千五百石到一千石,伯的俸禄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洪武十年后基本与侯相等。 在清朝,异姓爵位承袭规则中有明确规定,一等公准袭26次,二等公25次,三等公24次,爵位每降一等承袭次数减少一次,这种承袭方式的差异也体现了公侯伯之间的区别。 点击下方链接阅读《子爵小姐疯起来谁都咬》漫画

提到的作品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