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佛教中贪嗔痴

[搜索] [菜单]

佛教中贪嗔痴

2024年12月17日 06:31

1个回答

在佛教中,贪、嗔、痴被称之为“三毒”“三垢”或者“三火”,是世间众生所染的三种根本毒害,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是恶的根源,也被称为“三不善根”。 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的不知满足的追求、占有的欲望,包含对生理和物质上的满足的过度追求,例如贪财、贪名、贪利等,贪欲会让人不满足于已有,总想要更多,往往得不偿失且内心不踏实。 嗔是愤恨之心,指由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仇视的心理和情绪。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挫折、冤枉和苦痛的时候,只知道自暴自弃、自怨自艾,甚至大发雷霆,怒火攻心,不能忍耐,没有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勇气,这种嗔怒会让人失去理智,做出后悔的事,伤人伤己。 痴又叫无明,是众生是非不明,善恶不分的状态,也可引申为有没有“慧根”。有些人执迷不悟,痴迷于某样东西,或者一直看不清某人的品行,会因此失去判断力,看不清事物的真相,甚至走上错误的道路。 佛教认为贪、嗔、痴是众生沦入六道苦海受尽烦恼的根本原因,而戒、定、慧是针对这三毒提出的修习方法,是成佛的必由之路。一个初入道的沙弥,又名“勤息”,就是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的意思。 等待电视剧的同时,也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来阅读《大奉打更人》经典原著了!

提到的作品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