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搜索] [菜单]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2024年12月16日 02:37

1个回答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出自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德经·第四十五章》。其含义为正直的人像屈服,灵巧的人像愚笨,有口才的人像迟钝,指有真才实学的人不显露自己。 从辩证法思想来看,老子认为有些事物表面和实质情况有时完全相反。如在政治上贯彻“无为”原则,一些王侯将相在取得大功时,如果能看到自身缺陷和不足,以不足视之,再加上如屈、如拙的态度,会让其影响力无穷。 从具体表现和事例来看,“大直若屈”表示人生面临逆境挫折时可委屈求全、以退为进,像张良博浪沙行刺失败后隐姓埋名,终成一代智圣;“大巧若拙”意味着人格达到高点时返璞归真,忘却小技巧回归高尚人格,如曾国藩以笨拙精神读书、做事、做人终成一代名臣,爱因斯坦提倡凡事力求简单把握本质,梅兰芳通过苦练成就“寰球第一青衣”;“大辩若讷”指真正有辩才的人出语谨慎,如宋太祖派遣的使者面对口才出众的徐铉时以沉默应对,孔子也提倡“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真正的智者会在沉默中积累力量,倾听中完善自己,行动中实现价值。

提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