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朝火枪

[搜索] [菜单]

清朝火枪

2024年12月15日 03:34

1个回答

清朝火枪种类多样,形制上主要分为火绳枪和燧发枪。 在火枪装备比例方面,清朝前期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内陆省份火枪比例为30%,沿海省份为40%,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由于改土归流需要,火器比例达到50% - 60%。从整体来看,清朝军队是典型的冷热兵器混合部队,火器普及率普遍在50%左右。 从火枪种类看,清代火绳枪名目繁多。按使用人群身份等级,可分御用枪、兵丁枪;按枪支结构、装饰程度、有无星斗、操作方式,可分奇枪、花枪、交枪、线枪、抬枪五种。其中,线枪是一种简化版滑膛火绳枪,主要发射霰弹,射程和精度较差,大约有13种。交枪是有照门、准星和便携式枪架,能够进行瞄准射击的火枪,约有16种。真正能为军队大批量提供的火枪是兵丁鸟枪,结构简单,便于大量生产。抬枪是大型火绳枪,比枪威力大,比炮更轻,是清代中晚期较早期唯一的技术创新,到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也曾少量使用。 燧发枪大约十六世纪出现,十七世纪在西方大规模推广开来,清军中仅有少量先进的燧发枪,多数还是火绳枪,且燧发枪被乾隆束之高阁。 清朝火枪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历程,从清太宗皇太极时期开始装备并制造火器,到清定都北京之后,火器制造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但乾隆朝之后,由于大规模战事基本结束,火器研发和完善出现长时间停滞,导致火枪发展几乎停滞两百年,直到清末,除少量新军外,旧式武装装备与两百年前相比几乎没有变化。 点击下方链接阅读《铳火》漫画

提到的作品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