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火铳武器

[搜索] [菜单]

火铳武器

2024年12月15日 02:05

1个回答

火铳是我国早期的射击型金属热兵器,也被称为火筒,是元明时期这类兵器的统称。 火铳依据南宋火枪尤其是突火枪的发射原理制成,用火药发射石弹、箭、铅弹和铁弹等,由前膛、药室和尾銎三个部分组成。常规火铳可分为手铳、碗口铳、盏口铳、多管铳等。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点燃药室中的火药产生爆炸力,将膛内物推射出以攻击敌方。 元代已有火铳,蒙古军队使用过。元代致顺三年铜火铳是元代及明代前期的一种金属管状射击火器,通过点燃药室内的火药,利用火药燃气的爆发力将预先装填的石弹或铁弹发射出去。 明朝建立后,火铳生产得到大规模推广。洪武十三年,各地卫所驻军按编制总数的10%装备火铳;洪武二十六年,水军每艘海运船应装备碗口铳4门,火枪20支,火攻箭和神机箭各20支。永乐年间建立神机营,专门学习枪炮使用,这是中国最早采用火器的专业军种。永乐四年明军进攻安南获得当地更先进的火铳制作技术,重用俘虏的安南大虞国王族黎澄督造火器,带来火铳工艺进步。 清朝时,清军淘汰了明军的三眼铳、边铳等火门枪,统一装备更高级的火绳枪(鸟铳)。另外,清朝存在一些关于火器的情况,如戴梓的“连珠火铳”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机枪,而是一种连续供弹的火药枪。清朝真正开始生产机枪是在1884年以后,仿制了诺登飞多管神机连珠炮、英国帕克尔转膛枪、加特林转管机枪等。 点击下方链接阅读《铳火》漫画

提到的作品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