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心理学知识

[搜索] [菜单]

心理学知识

2024年12月19日 13:37

1个回答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其定义在学界存在争议,目前比较认可的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现象的学科”。 心理学的诞生主要源于哲学、生物学和物理学几个方面。哲学方面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当时的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等对人类思想和“灵魂”进行过探索,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影响较大,前者主张科学研究应“测量”可观察对象如行为,后者强调科学方法和原则应对人类行为有用;生物学方面,人的心理活动以大脑为物质基础,受到达尔文进化论和生理学的影响,进化论认为人的行为和思想受基因约束,生理学侧重研究大脑结构功能以及药物对大脑的作用;物理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常被心理学参照。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视为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冯特被誉为“科学心理学之父”,不过也有美国人倾向于将此殊荣给予威廉詹姆斯。 心理学经历了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学派、人本主义、生物心理学等思潮。 在感觉方面,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认识的起点,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等)和内部感觉(动觉、静觉即平衡觉和机体觉)。感觉的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绝对感觉阈限是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是感官觉察微弱刺激的能力;差别感觉阈限是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是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视觉适应包括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和明适应。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感觉后效,视觉后像有正后像和负后像。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前提。知觉有社会知觉,包括社会刻板效应、晕轮效应、投射效应等,其基本特征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具有目的性、客观性、准确性、敏锐性、顺序性等品质,可通过明确观察目的与任务、充分准备计划、加强个别指导、学会记录整理结果、开展讨论交流汇报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力。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根据不同分类方式可分为瞬时记忆(感觉记忆,容量大,1s)、短时记忆(注意,7 - 9个组块,1min)、长时记忆(复述);形象记忆、动作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外显记忆和内隐(无意)记忆。记忆的品质包括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识记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意义识记效果优于机械识记),遗忘是个体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或者错误地再认和再现,有暂时性遗忘(如舌尖现象、提取失败)。 从学科性质看,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交叉、边缘、中间的科学。在中国,心理学是本科专业,修业年限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或理学学士,毕业后可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等方向就业。 西方心理学倾向从微观入手,构建复杂概念术语体系来解构追溯心理现象,而东方心理学从宏观整体树立基本原则,如森田疗法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佛法的“破我执,去除贪嗔痴,获得戒定慧”,阳明心学的“致良知”等,以相对简单的方式引导人们摆脱心理困扰。 等待电视剧的同时,也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来阅读《大奉打更人》经典原著了!

提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