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道教的历史和发展历程

[搜索] [菜单]

道教的历史和发展历程

2024年11月30日 18:45

1个回答

道教历史悠久,其发展历程如下: 在汉朝以前,中国没有影响力较大的宗教。西汉时佛教相关事物开始输入中国,东汉时期佛教引起最高统治者关注,汉明帝派人到西域寻访佛经、建白马寺,佛教在中国生根发芽。佛教带来的概念冲击启发了中国人创立宗教的想法,有人将道家思想与传统神秘主义因素(如卜筮、谶纬、阴阳五行等)相结合,形成了道教。 道教最早的源流是天师道,东汉顺帝时期(126 - 144年)由张道陵在四川创建。他曾在东汉朝廷为官,后辞职到四川传道,以“符水”或掐诀念咒治病,加入者需献五斗米,所以天师道也被称为五斗米道。张角传播的太平道与五斗米道不同,太平道宣扬救世思想,张角于公元184年发动黄巾起义,后被镇压,太平道迅速消亡,而道教却留存下来并发展壮大。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两晋时期,是道教的初创阶段。这一时期道教具有山野特色,保留很多巫术色彩,教规和经卷不成型,无统一神祗、教规和公认经书,主要为底层民众信仰,常被用作反抗封建统治工具,如西晋李特、李雄流民起义,东晋孙恩、卢循起义。东晋葛洪对道教进行改良,他独创灵宝派,该派以炼丹术和气功为特色,征服了东晋上层社会。 南北朝时期,寇谦之(北方)和陆修静(南方)对道教规章制度进行改变,把道教改造成适应封建统治需要、受统治者赞赏且民众能接受的新型宗教。 在道教历史上,先后产生众多宗派。东汉时有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后称天师道、正一道);两晋南北朝时,有南天师道、北天师道、楼观派、上清派、灵宝派、葛氏道、李家道等,上清派从陶弘景以后称为茅山宗,隋唐后成为道教主流;北宋后,茅山上清、阁皂灵宝、龙虎天师形成三山符籙道派受尊崇;两宋之际,北方出现真大道教、太一教和全真道,南方形成神霄、清微、混元(天心正法)、东华、净明等符籙道派以及金丹派南宗;元代,南方符籙道派并入正一派,金丹派南宗并入全真道,全真道又分南北二宗,其北宗“七真”还形成七个分派。一般来说,元代以后主要派别为全真和正一两大道派,两者信仰无差异,但教规教戒有所不同,全真派要求茹素、出家、住观,正一派无这些规定。 道教在东汉时期创立,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至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 等待电视剧的同时,也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来阅读《大奉打更人》经典原著了!

提到的作品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