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道教的由来与发展

[搜索] [菜单]

道教的由来与发展

2024年11月30日 17:10

1个回答

道教的起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这些与道家哲学和思想相结合,形成了道教的基本理念和信仰。 其知识体系传承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古代宗教和民间巫术,古代先民有万物有灵、灵魂不灭观念,产生自然、鬼神崇拜,殷商时发展到信仰天帝和天命,有巫祝沟通鬼神,周代鬼神崇拜进一步发展出三个系统;战国至秦汉的神仙传说与方士方术,远古就有人学仙,战国时神仙信仰广泛,诸多帝王曾派方士寻求神仙及不死药;先秦老庄哲学和秦汉道家学说,如庄子的《逍遥游》等著作有所体现;儒学与阴阳五行思想以及中国古代医学与体育卫生知识等。 在西汉初期,尊崇黄帝和老子思想形成的黄老学说为道教发展奠定基础。到东汉末年,朝政混乱、百姓困苦,张道陵于蜀郡鹤鸣山创立了五斗米道(又名正一盟威道),这是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同一时期张角创建太平道,但太平道因造反被镇压而未传承。 道教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古代道教(秦汉时期至隋唐时期),以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为主要目标,注重炼丹术和养生术的研究和实践。 中古道教(宋元明清时期),注重内修外炼,强调内修心性、外炼丹药,以求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近现代道教(新中国成立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适应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探索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 道教的主要流派有全真道和正一道。全真派注重内修,强调个人修炼和道德实践,主张通过修行达到成仙得道境界,注重清净无为、返璞归真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及社会伦理规范;正一派注重外修,强调符咒、斋醮、祈福等仪式,主张通过外在仪式驱邪避凶、祈福求寿,注重祈愿、祝祷和平安的思想,强调与神灵的沟通和交流。二者在宗教礼仪、服饰、音乐等方面也有所不同,且地域分布和圣地也存在差异。 在发展过程中,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发展时期,隋唐五代北宋是兴盛时期,南宋金元是分化时期,明朝是走向世俗的时期。这一发展与皇家对其的认同相关,与时俱进的教派能跟上社会步伐,不与时俱进则可能被皇家淘汰走向下坡路。 等待电视剧的同时,也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来阅读《大奉打更人》经典原著了!

提到的作品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