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理论
动画电影理论包含多个方面: **一、动画电影的文化传播相关理论** 1. **文化认同与传播** - 在动画电影传播中,使受众认识自我、强化文化认同感继而达到“理念我”和“社会我”的统一是一个重要思考方向。只有发展自己的民族风格,才能彻底摆脱西方影响,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通过说好自己的故事,根植于文化母体借助文化符号打造出特有的动画形式和叙述方式,动画电影才能够走出国门对外弘扬本国文化。例如《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影片在题材选定上“旧瓶新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叙述故事并获得观众好评,其在受众群体上从以幼儿为主向以青少年为导向转变,在叙述上开始尝试立足于文化母体,借助符号形象与所表达的符号解释让观众形成文化认同,从而带动动画产业链式消费。 2. **角色形象的文化意义** - 角色在动画电影中起着核心作用,是性格与外形的统一且具有极高辨识性。观众观看动画电影时通过窥视角色的塑造与发展,经历从“理念我”到“镜像我”的一次同化过程,从而“认出了自己,并发现自己的肢体原来是一个整体”,达到自我意识与影视角色的镜像统一。 **二、动画电影的定义相关理论** 1. **动画的词源与传统定义** - “动画”一词起源于希腊语中的animos,即生命的呼吸、灵魂,14世纪出现在神学和生物学领域,特别指“人类胚胎中灵魂与身体的结合”以及“胚芽获得生命的未知行动”。在动画片的上下文中,“动画”通常被定义为一帧一帧地拍摄图纸、数字技术或木偶等任何方法,使这些元素在屏幕上看起来是动画的。 2. **不同学者对动画的定义** - 诺曼迈凯轮对动画的定义曾被广泛知晓,但也有其他学者提出不同观点。例如安德烈·马丁明白动画必须跟随技术发展方向,他早在1965年就猜到计算机将给动画技术带来革命,并在为百科全书撰写的文章中给出了成功的定义。还有动画被认为是利用图像之间看不见的空隙的艺术,这一定义更多地指向动画师凭直觉创造的运动本质。 **三、动画电影中的图像技术理论** 1. **通用图形与动画的关系** - 在运动设计背景下,使用传统或数字执行的图像动画技术时,通用图形更接近于图形艺术的世界和造型艺术的精神而非电影。通用图形主要特点是非逼真的外观和象征性的风格,其目的不是呈现电影图像,而是帮助观众找到正确的接收方式,同时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刺激他们的感官和想象力。通用图形可以采取拒绝现实主义的形式,如在一些电影中对平面设计师索尔·巴斯致敬的部分。这些图形序列具有丰富意义,虽然某些片段更接近短片形式,但被认为是一个过渡时刻,向小说过渡的环节,具有特殊的阈值功能。
答案问题点击 举报反馈
提到的作品
热门问答
- 1 我不是修仙大佬短剧
- 2 这个诅咒太棒了为什么没完结呢
- 3 家庭教育心法
- 4 一千块拼图游戏怎么玩
- 5 我家娘子不是妖女主几个
- 6 咒术回战最后结局
- 7 猛鬼降临和神秘复苏
- 8 开局一天一个大礼包 赫赫在进化
- 9 我有一座地下城
- 10 倾慕之绊漫画画集
- 11 拼图视频
- 12 很多人身上有妖邪附体
- 13 世界大乱的前兆有哪些
- 14 为什么心魔突然变强了
- 15 老太太喊秀儿是什么电视剧
- 16 神豪 开局秒变全球首富
- 17 秀儿是指什么
- 18 苏绿夏的cp
- 19 女主从书里穿出来啦 小说剧情
- 20 万花什么时候出的
- 21 我在末世有套房下拉6漫画
- 22 废品机械师中文版下载安装
- 23 女主穿越进同人文的小说
- 24 我真不是大佬主角
- 25 迪丽热巴的新年心愿
- 26 手湿疹怎么治疗最好最快最有效
- 27 从书中跑出来的猫
- 28 别人说你秀儿怎么回复
- 29 超神宠兽店在线听书
- 30 超神机械师设定不合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