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理论
动画电影理论包含多个方面: **一、动画电影的文化传播相关理论** 1. **文化认同与传播** - 在动画电影传播中,使受众认识自我、强化文化认同感继而达到“理念我”和“社会我”的统一是一个重要思考方向。只有发展自己的民族风格,才能彻底摆脱西方影响,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通过说好自己的故事,根植于文化母体借助文化符号打造出特有的动画形式和叙述方式,动画电影才能够走出国门对外弘扬本国文化。例如《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影片在题材选定上“旧瓶新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叙述故事并获得观众好评,其在受众群体上从以幼儿为主向以青少年为导向转变,在叙述上开始尝试立足于文化母体,借助符号形象与所表达的符号解释让观众形成文化认同,从而带动动画产业链式消费。 2. **角色形象的文化意义** - 角色在动画电影中起着核心作用,是性格与外形的统一且具有极高辨识性。观众观看动画电影时通过窥视角色的塑造与发展,经历从“理念我”到“镜像我”的一次同化过程,从而“认出了自己,并发现自己的肢体原来是一个整体”,达到自我意识与影视角色的镜像统一。 **二、动画电影的定义相关理论** 1. **动画的词源与传统定义** - “动画”一词起源于希腊语中的animos,即生命的呼吸、灵魂,14世纪出现在神学和生物学领域,特别指“人类胚胎中灵魂与身体的结合”以及“胚芽获得生命的未知行动”。在动画片的上下文中,“动画”通常被定义为一帧一帧地拍摄图纸、数字技术或木偶等任何方法,使这些元素在屏幕上看起来是动画的。 2. **不同学者对动画的定义** - 诺曼迈凯轮对动画的定义曾被广泛知晓,但也有其他学者提出不同观点。例如安德烈·马丁明白动画必须跟随技术发展方向,他早在1965年就猜到计算机将给动画技术带来革命,并在为百科全书撰写的文章中给出了成功的定义。还有动画被认为是利用图像之间看不见的空隙的艺术,这一定义更多地指向动画师凭直觉创造的运动本质。 **三、动画电影中的图像技术理论** 1. **通用图形与动画的关系** - 在运动设计背景下,使用传统或数字执行的图像动画技术时,通用图形更接近于图形艺术的世界和造型艺术的精神而非电影。通用图形主要特点是非逼真的外观和象征性的风格,其目的不是呈现电影图像,而是帮助观众找到正确的接收方式,同时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刺激他们的感官和想象力。通用图形可以采取拒绝现实主义的形式,如在一些电影中对平面设计师索尔·巴斯致敬的部分。这些图形序列具有丰富意义,虽然某些片段更接近短片形式,但被认为是一个过渡时刻,向小说过渡的环节,具有特殊的阈值功能。
答案问题点击 举报反馈
提到的作品
热门问答
- 1 九层炼心配套功法
- 2 大风打更人听
- 3 大奉打更人免费观看电视
- 4 儒家圣王之道
- 5 儒家法则
- 6 什么可以看免费的电视剧
- 7 我从聊斋开始修仙
- 8 大奉打更人儒家等级及能力
- 9 有翡电视剧演员阵容
- 10 凡人修仙传重制版什么时候上映
- 11 玄幻小说十大至强功法
- 12 儒道至尊简介
- 13 儒家浩然正气修法入门
- 14 道尊和儒圣的武功对比图
- 15 儒道修炼
- 16 凡人修仙传要拍电视剧吗
- 17 君有云吕玄水被谁杀了
- 18 儒生玄幻小说免费阅读
- 19 王鹤棣她好帅
- 20 大奉打更人品级段位
- 21 永夜星河比不过大棒打更人
- 22 儒家境界与道家境界
- 23 玄幻小说十大顶级功法
- 24 学道法的方法和技巧
- 25 玄幻儒家境界划分大全图
- 26 儒家 立言
- 27 大奉打更人电视猫
- 28 儒圣王道入霸道
- 29 君有云简介
- 30 玄幻之儒道圣人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