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太平天国科举制的特点

[搜索] [菜单]

太平天国科举制的特点

2024年11月24日 03:29

1个回答

太平天国科举制有以下特点: **一、考试程序方面** 1. **层级变革** - 最初沿袭明清旧制,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每年举行一次,1853 - 1862年进行了10次京试。后来改为5级,即县试、乡试、郡试、省试、天试,且各级都有文武两科,考试频次改为3年一次(原计划1864年大考,但因天京陷落未实行)。 2. **功名名称改动** - 随着科举层级的改变,功名称呼也发生变化。乡试得中者,文科为信士,武科为艺士;县试得中者,文科秀士,武科英士;郡试得中者,文科贤士,武科能士;省试得中者,文科约试,武科猛士;天试得中者,一甲前三名仍叫状元、榜眼、探花,二甲头名为传胪,其余文科称国士,武科称威士;三甲头名称会员,其余文科称达士,武科称壮士。 3. **报考灵活性** - 相对于以往科举考试,各级之间区别不十分严格明晰。考生在下一级考试落榜仍可参加上一级考试,考中者同样录取;以往考中的和现有官员愿意应试的也可参加。这调动了士子参加考试的热情,避免一考定终身造成人才遗漏,缩短特殊人才选拔周期,但也带来一些问题,如各级考试同一天举行不可行,导致人们对下级考试应试态度不积极,使下级考试有名无实难以组织实施。 **二、考试内容方面** - 不再以儒家四书五经为依据,因为太平军认为这些是清妖的歪理,体现出与传统科举内容的区别。 等待电视剧的同时,也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来阅读《大奉打更人》经典原著了!

提到的作品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