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的科考制度弊端

[搜索] [菜单]

唐朝的科考制度弊端

2024年11月24日 02:37

1个回答

唐朝科考制度存在以下弊端: - **制度漏洞影响公平性**: - 初期糊名法未出现,武则天时虽在最高一级殿试采用糊名法,但乡试未采用,且糊名法并非一直实行。即使采用糊名法,考官也容易通过字迹分辨门生、亲属考卷,又未采用誊录制度,导致科举舞弊现象层出不穷。 - 经过进士科考试后,入仕需经历吏部铨叙,其“身、言、书、判”的考试标准十分模糊,未明确达到何种标准可通过,这为考官徇私舞弊提供了便利。 - **士族门阀影响公平性**: - 唐代虽打压士族,但士族文化社会影响力巨大。科举考试前存在“行卷”行为,应举考生需将文章诗词编辑成卷呈给有名望、文学或政治地位的名士,请求他们向考官举荐自己,这影响了科举选拔的公平性。 - **导致不良社会现象**: - 早期科举制的弊端导致进士出身的将相可能不会处理国事,甚至出现文人聚众闹事的恶劣事件,还引发了唐代的党争,扰乱科举制秩序和国家治安。 - 在科举制发展早期,由于考试管理之制不完善,考卷考生之名未封,阅卷师有操作空间,寒门子弟难上榜,长期导致落第寒门学子仇视豪门子弟,并且门阀士族操纵科举,使得科举制本为给平民百姓机会,却在一定程度上被门阀士族掌控。 等待电视剧的同时,也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来阅读《大奉打更人》经典原著了!

提到的作品

相关问答